产品展厅

产品介绍: 成都市新津區:以“兩個健康”為抓手 激活民營經濟發展生机

2025-02-09 其他方便食品

产品详细说明

  民營經濟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也是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多年來,成都市新津區敢為全国先,始終堅定不移支撑民營經濟發展,孕育了以“期望系”為代表的一批批優秀民營企業,造就了“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中國營商環境百佳試點縣市”等一張張閃亮手刺。2023年,新津區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4.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7.8%﹔民營經濟納稅佔全區稅收收入總額的72%。

  新津區緣何享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搖籃”的美譽?又為何能在民營經濟領域收獲諸多全國性榮譽?進入新時代,新津又怎么助力年輕一代、創新一代、創業一代的企業家全方位提高才能素質,持續擦亮新津“中國民營經濟搖籃”金字招牌?

  1月13日,川商傳媒採訪組走進新津區,深化探求當地助推民營經濟繁荣發展背面的“源動力”,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向心力”,以及新津區委統戰部、工商聯系統是怎么主動作為、靠前一步作业,构成企業“出題”、政府“答題”,政企同心共謀發展的杰出局势的?

  在新津區天府人机一体化智能体系產業園裡的明珠公園,水光與翠意交相輝映之下,一棟紅磚修建尤為亮眼——它便是新津民營經濟博物館。

  博物館中精心展出的一幅幅老相片、一個個老物件,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中國民營經濟從萌发、起步到騰飛的故事。特別是兩張是非老相片,招引了採訪組成員們紛紛駐足觀看。

  一張是1982年,新津召開全縣萬元戶赞誉大會、並向赞誉對象獎勵300輛鳳凰牌自行車時的相片。獲得赞誉的萬元戶胸戴大紅花,一人推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在街上列隊前進,車頭獎牌上“做勤勞致富帶頭人”幾個大字清楚可見。這一年,新津构成了以“放權鬆綁、放寬搞活、放水養魚、讓稅讓利”為特征的“三放一讓”企業变革办法,鄉鎮企業數比上年增長23%以上,被四川省公民政府列為全省“農村綜合变革試點縣”,新津民營經濟從此開始萌发。

  另一張是期望集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非原件)。據新津民營經濟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1992年期望集團在新津树立,成為中國榜首個經工商部門同意設立的民營企業集團。1982年,新津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好四兄弟從1000元发家創辦鵪鶉養殖場,歷經10年树立期望集團,尔后被《福布斯》連續排在中國大陸民營企業榜首。對於劉氏兄弟這一段創業經歷,劉永好一向感念在心,“這40多年來,我們一步一步從1000塊錢起步到今日的中國農業的大型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的有必定規模的企業,見証了中國經濟的進步、成長和發展,我參與其间,我感到驕傲。”

  新津的民營經濟不僅有輝煌的過去,更有灿烂的未來。有老一輩“創一代”的敢為人先,更有新一輩“創二代”的開拓創新。青藍接力中,更是彰顯出新津企業家的創新創造的“首創”基因。

  在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會員之家,川商傳媒採訪組感触深入。據介紹,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由新津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商會)指導树立,是新津區實施“青藍接力”工程的一項內容,是四川省縣級層面首家以優秀年輕企業家為主導的商會。现在,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已招引80余名青年企業家參與,會員均匀年齡35歲,會員企業年產值超200億元。

  此外,川商傳媒採訪組還前往天府智能創享中心,在充滿科技感與現代感的“城市會客廳”,我们直觀感触到了新津區“智造高地·美好水城”的清楚定位,以及優渥的投資環境和高端業態。近年來,新津取得了一系列“開創”型成績:至臻光電超精细離子束拋光設備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首台套國產﹔眾信通用自主研發的配電設施智能化網絡系統和虛擬電廠演示推廣﹔濟通科技“結構支座測力裝置及智能操控系統”霸占了結構內力監測結果無法校准的全球性工程技術難題,入選“科創中國”新銳企業榜等等。

  尊重公民群眾的首創精力和實踐探究,是变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办法之一。新津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民營經濟搖籃”,就在於當地一向以來充沛尊重和弘揚公民群眾的首創精力。這也是新津區民營經濟佔比多年位居成都榜首的重要經驗!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讓經營主體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企業快速發展的背面,離不開營商“軟環境”的“硬支撐”。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新津區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培养與壯大,不斷探究創新,努力於為企業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新津區的營商環境之好,遠超我們的預期。”新津區路橋構件協會會長張建祥向川商傳媒記者回憶起曾經困擾企業多年的“辦証難”問題,卻在一場“茶敘會”上方便的解决,政府相關部門进一步探究企業的窘境后,敏捷行動,幫助企業成功辦理了土地証。張建祥慨叹道:“政府不僅關注企業的發展,更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解決了我們的当务之急。”

  通過政商懇談的良性溝通機制,同樣為新津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會長程杰的企業解決了许多實際問題。他说到,政府層面定时與企業家面對面溝通沟通,認真傾聽企業的聲音,及時回應企業的訴求,讓企業家群體感触到了政府的關懷與支撑,也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據新津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聚集優化服務,實施“政企溝通”行動方面,新津區始終努力於打造民營經濟聯動發展新格局,創新開展區委區政府首要負責同志“政商懇談”、區四大班子同志聯系100家重點企業、區分担同志“津商茶敘”、產業園區“周三企業服務”等政企溝通渠道,上門走訪重點企業、經營主體、行業商(協)會等200余家,搜集並解決土地、动力、資金等訴求問題382條,企業訴求辦復率達100%,企業滿意率達100%。

  融資窘境也曾是企業前行的“攔路虎”。張建祥说到,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煩對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無疑是巨大的阻礙。但在新津區,政府層面積極树立融資渠道,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202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扶持與幫助下,我的企業在無抵押物、低利率的情況下獲得數千萬貸款,這在從前是無法幻想的。”

  程杰則表明,新津區委統戰部通過積極組織優秀企業,開展多場名優產品對接會,為企業牽線搭橋、拓宽市場份額。此外,新津區工商聯也發揮了及其重要的效果,引導行業融通對接,解決了行業供應鏈旅程遠、本钱高的問題,大幅度的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功率和經濟效益。

  對此,新津區工商聯副主席夏坤介紹稱,新津區探究树立產品資源、產業對接活動、名優產品培养、企業產品供需、企業扶持方针等“五張清單”,以台賬方法為企業家創辦企業、招商融資、引進技術供给精細化服務,先后舉辦6場產品對接活動,促进協議簽單超30億元。

  優質營商環境激活了新津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更釋放出強烈積極的信號,便是提振企業决心和預期,千方百計增強發展動力生机。

  近年來,新津區大力發展綠色食物、新动力、軌道交通三大主導產業,積極培养新型材料、智能制作裝備等新興產業。其间,綠色食物、新动力產業得到了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在新津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葉尚敏的大力推動下,當地綠色食物行業“建圈強鏈”取得了顯著實效。

  2023年4月17日,在第11期津商·茶敘——綠色食物產業重點企業座談會上,成都期望食物提出了預制菜稅率方针相關問題。同年5月15日,葉尚敏率區委統戰部、區稅務局、區工商聯到該企業調研,精准幫助該企業紓困解難。

  “過去,本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信息不暢,协作機會少。通過參加‘津商·茶敘’這樣的活動,讓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之間有了更多的沟通,企業一起開拓市場,新津區食物產業因而搶佔了市場先機。”成都期望食物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新津區綠色食物產業商會秘書長張吉利向川商傳媒表明道。據介紹,由葉尚敏出任鏈長,2024年8月30日,新津區綠色食物產業聯盟及綜合黨委正式树立,標志著新津在推動綠色食物產業發展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现在新津區綠色食物產業已构成以期望集團、中糧集團等企業為引領,涵蓋飼料、加工、餐飲等多環節的完好產業鏈,41家會員企業產值本年已達170億,全區食物產業產值更是挨近180億,在成都市食物產業GDP排名中位居前列,是該市綠色食物產業鏈的首要承載地。

  背靠“水城”的天然優勢,張利平以魚鮮為主業,她所創建的新津胖大姐黃辣丁魚庄已經成為了新津區餐飲行業的一道鮮明標志。2010年,張利平走進了中心電視台,讓黃辣丁這道新津名菜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美食。2016年,張利平榮獲“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榮譽稱號。“在新津,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隻要來這裡創業發展,都可以感觉到家的溫暖。”她说到,在新津區工商聯的大力鼓勵下,她英勇邁出對外投資的脚步,對外投資金額近800萬元。在這一過程中,新津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撑,從選址到裝修,再到開業運營,都離不開有關部門的貼心服務。

  在新动力領域,四川眾信通用電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探究轉型之路。董事長李霞表明,當前,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從傳統電力行業,逐漸開始进入新动力配電領域。“在政府的支撑下,我們投入很多資金進行數字化轉型,組建了電力數字化渠道,圍繞電力动力的綜合办理進行創新。”2024年,該企業與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协作開發的虛擬電廠項目,已經在數字渠道上運行,為未來的新动力儲能板塊投融資奠定了基礎。

  2024年4月23日,在成都市新津區舉行的“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新津區在四川省范圍內首先出台評價“兩個健康”水平的區(縣)級標准,填補了區(縣)級民營經濟統計和監測空白,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极端严重的引領效果。

  作為參與拟定新津區“兩個健康”指標評價標准的高校研讨團隊領隊,四川師范大學經濟办理學院办理系副主任方譯翎向川商傳前言紹,這一評價標准早在2022年就開始萌发,三年以來,經歷了體系構建到落地實施的漫長過程。

  “這是一個誕生於微末之間的‘暢想’。”西南民族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王新輝笑言。“當時,我們和新津區工商聯夏坤副主席及其他相關負責人一起探討這一設想,從評價體系的構建,到它的合理性、合規性、科學性等等。通過反復地溝通與修正,終於讓這套體系成功落地。”

  成都工業學院綠色創新工業研讨院副院長景喬鬆則表明,在走訪企業、搜集數據的過程中,深深地感触到了新津區為企業服務的靠前意識和“務實”作風。

  據介紹,“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可從現行國家統計准则中採集整理,便於進行實時監測剖析,全景展現民營經濟發展特點、生机,填補了縣級民營經濟統計和監測空白,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极端严重的引領效果。

  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評價指標體系是精准畫像的“刻度尺”,是精准評價的“全景圖”,是精准施策的“坐標系”。這些能夠反映民營企業家的經營才能、創新才能包含安全意識,為精准開展助企服務、助力企業家才能提高開辟新路徑。

  相關負責人表明:“我們將以發布‘兩個健康’評價體系為契機,竭尽全力推動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營造杰出穩定的發展預期和成長環境。”(川商傳媒 陳曉 記者文婷黎、侯格格、林夕冉報道)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