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新身高标准已出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从今年的3月1日开始,我国已施行最新版《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7岁以下不同年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张黎副主任医师表示,表中的P50或者中位数表示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身高值,若孩子处于处于-2SD(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值减去两个标准差)或P3以下,说明孩子的身高已达到矮小标准,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加以关注并寻求治疗。

  俗话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许多家长都把春季当作长高的黄金期。同时,国内外研究也发现,婴幼儿身高在春、夏增长较快,而体重则在秋冬增长较多。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张黎副主任医师表示,事实上,春天被称为身高增长的“黄金期”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春夏增长较快的现象可能与营养供给、疾病流行情况、气温、运动量、昼夜时长等因素相关。春季天气回暖,孩子们户外运动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此外,更多的户外活动,使孩子们接受的日照增加,促进了体内维生素D合成,更加有助于骨骼生长。

  丰富均衡的营养摄入为儿童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学龄前儿童宜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应注意饮食多样化,每日饮奶25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每日饮水600~800ml,首选白水,少喝含糖饮料。中国营养学会指导绘制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值得参考。

  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因此任何形式的运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高增长,尤其可以多做纵向运动,同时户外运动还能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所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正真适合的运动吧!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游泳、跳舞、跑步……(划重点:负重运动除外!)。每天最好能进行1小时左右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其中每次运动最好能持续20分钟以上(要出汗哦~)。

  生长激素在夜间入睡后会出现分泌量增高,且与睡眠深度有关。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在晚上9点到11点之间,早晨5点到7点之间,因此学龄前儿童最好在晚上8点半前入睡,学龄儿童最好在晚上9点前入睡,7点后起床,夜间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发光发声的情况,保证孩子良好的睡眠质量。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鼓励幼儿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平时勤洗手,避免感染。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与治疗,降低疾病对身高增长产生的影响。

  至少每3个月测一次身高,结合生长曲线图了解目前的身高增长情况。每次测量时脱鞋,胸稍挺,双眼目视前方。早上与晚上的身高会有1-2cm的差距,建议每次监测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晨起最佳。当生长速度在2 岁儿童中7.0 cm/年,2~4 岁儿童5.5 cm/年,4~6 岁儿童5.0 cm/年,6 岁至青春期前儿童4.0 cm/年,青春期儿童6.0 cm/年则需要仔细考虑生长缓慢。

  多陪伴、少批评、常交流,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益于身高的增长。

  由于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和紧张孩子的身高,往往会陷入一些关于儿童长高的误区。

  儿童矮小症的正确定义是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 2个标准差或P3水平。中位数或均数或P50以上,并不是每个儿童都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儿童身高在正常范围以内(P3~P97),并且生长速率在正常范围内,那也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儿童的身高并不会随着家长的主观期望而持续上升。

  有的家长认为查了骨龄就能预测孩子的身高,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骨骼发育除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内分泌激素、炎症、营养状态、某些药物、外界的力的作用等多因素影响,导致骨龄的进展呈现连续性、非匀速性、个体性的特点,因此单次骨龄检测只能反映该检测时间节点的发育状况,仅凭一张骨龄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身高的,我们应该结合性别、遗传背景、发育年龄、目前身高以及生长速度等做综合分析。

  另外,低年龄段儿童正常骨发育存在比较大的变异性,骨龄评估诊断价值有限。除考虑特殊疾病外,不建议4岁之前常规检验测试骨龄。

  如前面所讲,儿童身高受诸多因素影响。事实上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钙摄入量:1~3岁:600mg,4~6岁800mg,大部分孩子不需要常规补充钙剂,对于没有明显缺钙的孩子,我们大家可以通过摄入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蛋类等食物来补钙。过量补钙反而会造成厌食、便秘甚至结石。当今孩子因种种原因日照不足,补充维生素D反而更有必要。

  门诊总会有很多家长不满意于孩子当前的身高,要求使用生长激素。但是,这一些孩子真的有必要用吗?

  首先,生长激素缺乏症只是儿童矮小症的原因之一,发病率为 1∶4000~1∶10000,所以即使是矮小的儿童也并不是由于缺乏生长激素。其次,虽然生长激素也能用于特发性矮小、努南综合征、特纳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生后持续生长缓慢等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的矮小患儿,但总体来说,生长激素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并非所有矮身材儿童都适合用生长激素治疗。再者,就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来说,治疗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脱离矮小症的范畴,不可能达到“定制身高”的目的。生长激素的应用需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费用、精神心理负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治疗获益等多方因素。